劉小年,1977年參加工作,1988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曾任全國高工專工程制圖課程副組長、組長,湖南省工程圖學學會理事,現(xiàn)任湖南省圖學學會常務理事。
記者:能介紹一下您的入黨故事嗎?
劉小年:我的父親是一名黨員,從小我就是聽他講述黨的故事長大的,我們家祖輩在農(nóng)村,生活貧苦,正是因為共產(chǎn)黨解放了全中國、建立了新中國,我們的生活才發(fā)生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在我記憶中,父親做事總是勤勤懇懇、踏踏實實,時常教育我、叮囑我,好好學本領,將來要為黨和國家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。也是父親以身作則,以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的形象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。1986年,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,1988年,黨組織同意我加入共產(chǎn)黨。
記者:您家三代都是黨員,你覺得三代人對黨的認識有不一樣嗎?
劉小年:肯定不一樣,時代在變,觀念在變,唯一不變的是信仰。
我父親那一代,農(nóng)民翻身做主人,對黨是一種純粹而樸實的感激之情;我這一代黨員,對黨的事業(yè)和國家發(fā)展更多的是一種責任,作為一名高校教師,要做好教學工作,教好學生,把他們培養(yǎng)成才;我女兒一這一代是80、90后,她們繼承共產(chǎn)黨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在老一輩的基礎上,她們敢于創(chuàng)新、有想法、有行動,想干事、敢干事、能干事。如果說我和我父親這一輩是把黨的根基打牢,那80、90后,還有00后,他們將會把黨的事業(yè)做大、做強。
記者:您認為作為高校教師,應該擁有哪些基本能力?
劉小年:首先,我認為教師要愛崗敬業(yè)、熱愛學生、為人師表,這些是最基礎的,只有我們做出了正確的示范,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。其次,要有過硬的職業(yè)素質(zhì)和夯實的知識,這些本領是教師站穩(wěn)講臺的前提。俗話說,給學生一杯水,我們就要有一桶水,我們的知識儲備強大,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知識;把自己所教的課程講活、講生動,吸引學生注意力,才能激發(fā)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,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。所以教師要掌握學科的前沿發(fā)展狀態(tài),注重自己知識結構更新積累和學識學術水平的提高。
現(xiàn)在,我雖然退休了,但我仍然在學習,比如沒事刷抖音,學習一些新鮮詞匯,跟學生聊天。上課的時候,說一些流行語言,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學生們的距離。有時候上課,我還會提醒學生們讓他們不要“躺平”,畢竟下一個百年就要靠這一代年輕人,他們會去見證我們不能見證的未來。
記者:那您教學中,怎樣發(fā)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?
劉小年:除了認真搞好教學工作外,作為一名優(yōu)秀的教師,還應在教研、科研及教材建設方面有所作為。我自己覺得在教材編寫方面應該是有一定優(yōu)勢,因為一本好的教材不僅是成功教學經(jīng)驗的總結,更是教學成果的凝結與體現(xiàn)。我先后共主編了十幾(套)本教材,其中有六本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教材,這里面有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,有三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(guī)劃教材,有兩本暢銷教材。我主編的《工程制圖》教材,還獲得湖南省2008年度優(yōu)秀教材。
在編寫教材的時候,我嚴格要求自己和其他參編的老師,編寫教材不能隨便,要認真、細致,作為編者要對里面的每一句話、每一幅圖負責。我們經(jīng)常為了把一個概念表述清楚、為了繪制一幅圖,討論到深夜。編寫教材的過程中,我們見過湖工最深的夜晚,也見過湖工第一縷陽光。
這些和我一起編寫過教材的老師,后來無論是在教材編寫還是教書育人,他們都對自己高要求,特別是一些年輕老師。我認為做事就要踏踏實實,不管是編寫教材還是教導學生,要踩穩(wěn)、踩實腳下的路,今后回頭看這段路才能問心無愧。同時,做任何事情都得努力,很多的意外之喜都是送給努力的人的。
記者:您對當代青年黨員有什么寄語嗎?
劉小年:我希望現(xiàn)在的年輕黨員要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責任,牢記自己的使命與擔當,能夠常懷感恩之心、常思報國之道,時刻要想到自己能為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做點什么。再就是希望他們能夠腳踏實地,認真把專業(yè)知識學好、把將來為國貢獻的本領夯實,這樣才能為黨下一個百年新征程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。
記者手記:
采訪中,劉小年老師說了許多遍“認真踏實”,強調(diào)黨和國家的發(fā)展需要青年一代的奮進。作為青年學生,我們更應該肩擔使命,不改初心,腳踏實地,為黨和國家的發(fā)展貢獻青春力量。
(審核:吳朝建 熊龍英 田瑤)